据报道,美国最近宣布向乌克兰提供超过三千枚增程型小直径航空炸弹ERAM。ERAM是在GBU-39小直径炸弹(SDB)的基础上改进而来,除了保持原有体积小、重量轻等特性外,还装配了一台小型喷气发动机和外置油箱,从而显著扩展了其打击半径。这批援助体现了美军在实现低成本、快速部署的远程打击能力方面的持续重视,也被解读为对乌克兰执行更灵活打击任务的一种新的支持方式。 从结构与作战思路上看,SDB系列之所以在美军武库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因为它以极小的载荷重量实现了高效的打击效果。其核心在于自带的折叠式滑翔翼,使炸弹在高空投放后能够滑翔大约百公里,依靠末段的姿态控制实现对目标的精准点攻。进入最后阶段时,它还能以接近90度的攻角实现对高防护等级的混凝土掩体与机堡的垂直穿透,显著提升对硬目标的命中概率。
由于体积小、重量轻,一架战斗机在同一架次任务中能够挂载更多弹体。美军的轰炸机在典型作战任务中甚至可以携带八十到一百枚SDB,形成对多目标的分散打击网。这种高弹体密度搭载能力,使美军在执行需要快速、广域覆盖的战术时,能够以较低单枚成本实现“大量投射”的效果。正因如此,SDB在多次公开场合中成为美军飞机装备的常见画面,成为一种高效低成本打击方案的代名词。 不过,小直径炸弹也并非没有短板。它没有动力源,完全依赖于被释放后的滑翔来完成射程,因此射程通常只有百余公里的数量级。面对强大防空体系的对手时,使用者往往需要载机越境进入对方防空圈,暴露在高强度火力网下,增加被击落的风险与战术不确定性。 为解决这一短板,美军提出并推进为弹体配套的低成本动力系统,显著提升射程。初步设想是让ERAM具备约500公里的行动半径,未来批次更有望接近900公里。通过这种增程化设计,载机在许多作战场景中就不再需要进入对方防空圈就能投放炸弹,极大降低了作战风险。同时,这种增程型炸弹的单位成本远低于传统巡航导弹,如战斥导弹与LASM等,因此具备在大规模使用时维持低成本、灵活投放的潜力。 此次援乌所用的是早期批次的量产型号,它在弹体内部装配了一台推力仅在30到50公斤级的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与常见的260公斤级巡航导弹发动机相比,这台发动机显然要小得多、也更省成本。尽管推力有限,但这也使得单枚ERAM的价格降至低于10万美元,约等于传统巡航导弹成本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这一价格优势让大规模采购成为现实的可行选项,也为对手造成了更加难以承受的财政压力。 可以预见,如果乌克兰方面在战场上大规模装备这种低成本、远程打击能力的弹药,俄罗斯将感受到实质性压力:乌军的战斗机无需越境就能把炸弹投放到俄国纵深约500公里的区域;若再将投放距离扩展至300公里外的F-16级机型,莫斯科及其周边地区的目标将处于持续威胁之中。这种低成本弹药的扩散特性意味着美军可以在更大规模的层面上进行投放,而对手将不得不面对源源不断的压力与防控成本的上升。 然而,要实现对这类炸弹的广泛列装,核心前提是具备海量、低成本的微型喷气发动机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民用微型涡喷发动机市场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生产与流通网络,许多国家通过直接采购民品来改装或升级武器系统。各方都在通过多渠道获取这类发动机,以降低军事成本并提升兵器系统的性价比。这种低成本、快速扩产的能力,正在改变未来武器系统的成本结构与战场配置。 总的来看,这类增程型、低成本的空射弹药并非单纯依赖高级技术的产物,而是对产业链与成本结构的深刻再配置。谁能够把民用微型涡喷发动机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生产,谁就能在未来战场上掌控大量低成本航空炸弹的供应,从而在持续的对抗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这也意味着,短期内的技术门槛可能并非决定性因素,产业链与成本优势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发布于:天津市国内正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