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风云变幻,未来房价几何?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一语道破天机:房地产作为投资品的黄金时代已经落幕,未来房价终将回归居住属性。这意味着曾经的炒房暴富神话将不复存在,房价将逐渐与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匹配。
回顾中国楼市,自1998年房改启动以来,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最初的仅6、7平方米跃升至如今的39平方米,成就举世瞩目。然而,房价也水涨船高,从最初的每平方米2000元飙升至2021年的峰值11000元,二十余年间翻了5.5倍,造就了一批批财务自由的炒房客。
这轮上涨行情在2021年戛然而止,国内房价步入漫长的调整期。尤其自2023年起,楼市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且尚未看到终点。最新数据显示,1月份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5230元,环比下跌0.56%,已连续21个月下跌。更令人担忧的是,二手房价格下跌的城市数量高达99个,且已连续8个月超过90个城市。
展开剩余66%面对房价下跌的趋势,不少人开始思考:五年后,现在价值300万的房子还能值多少钱?马光远的观点无疑给出了答案: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失去赚钱效应,房价将逐步去投资化,最终回归居住属性。显而易见,当前房价普遍存在泡沫,未来五年,其市值很可能远低于现在的价格。
那么,五年后房价究竟会如何变化,关键在于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在三四线城市,由于就业机会匮乏,人口流出大于流入,如果持有一套价值300万的房产,很可能面临房价大幅下跌,甚至“有价无市”的困境。
而在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300万可能仅能购入市中心的老破小,或是偏远郊区的房产。这类房产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抗跌能力较弱。随着投资炒房需求的退潮,五年后,它们的价值很可能会进一步缩水。
或许有人会问,房价已上涨二十多年,经历调整后是否会卷土重来?为何断言未来房价将向下寻底?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房地产市场已严重过剩。住建部数据显示,中国拥有6亿栋房屋。即使每栋房屋居住5人,也足以容纳30亿人。虽然这其中包含小产权房、安置房和农村住房,但市场过剩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居民的购房意愿正在发生转变。三年疫情冲击,许多人收入减少甚至失业,对未来收入增长持谨慎态度。购房需求快速萎缩,加之房价持续下跌,楼市失去了赚钱效应。疫情过后,购房者也更加理性,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购房,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将逐渐减少。
最后,长期调控政策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自2016年起,国家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旨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真正实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目标。仅2021年,国内房地产调控次数就高达650多次,其中就包括央行为房企融资设置的“三道红线”。这些政策正在逐步挤出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引导其回归健康发展轨道。
发布于:江西省国内正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