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真实的家庭财富状况,或许与许多人想象的有所出入。尽管在一些外国人眼中,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数据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现实。
先来看一组数据:截止到2022年一季度末,中国住户存款余额高达111.13万亿元人民币,全国平均每户家庭的存款似乎达到了22.54万元。此外,央行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家庭平均资产超过了300万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房产的形式存在。然而,这些数字真的能反映中国家庭的真实财富水平吗?
专家指出,城市家庭平均资产中,房产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但多数购房者背负着沉重的房贷。在贷款未还清之前,房产实际上仍属于银行。其次,平均数往往掩盖了巨大的贫富差距。22.54万元的全国家庭平均存款,并不能代表大多数家庭的真实情况。
展开剩余66%央行早在2015年就曾公布数据,存款超过50万元的储户仅占总数的0.37%,大约只有518万户。即使多年过去,这一比例也未见显著提升。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家庭能够拿出40万元的存款,就已经超越了98%以上的家庭。西南财经大学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中国有65%的家庭存款不足16.3万元,能一次性拿出20万元的家庭仅占20%左右,而能拿出40万元的家庭更是凤毛麟角,仅占2%左右。
招商银行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仅有2%的储户掌握了80%的存款,而剩余的98%的储户只拥有20%的存款。显然,社会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家庭要么存款寥寥无几,要么根本没有存款。
那么,为何拥有40万元存款就能超越98%的家庭呢?
首先,多数中国老百姓的收入并不高。普遍的工资收入在3000元到6000元之间。以一个三口之家年收入10万元为例,如果一半用于日常开销,另一半存入银行,每年能存下5万元,需要8年才能存到40万元。而且这期间不能出现失业、疾病等意外情况。
其次,高房价是阻碍家庭储蓄的重要因素。为了在高房价下安家,许多家庭不得不贷款买房,掏空所有积蓄,背负几十年的房贷。每个月的大部分收入都用于偿还房贷,剩余的可支配收入仅够维持基本生活,难以积累存款。
最后,过度消费也加剧了存款不足的现象。许多年轻人热衷于借贷消费,除了花光每月工资外,还依赖信用卡、花呗等透支工具。数据显示,近90%的90后背负债务,平均负债额高达13万元。对他们来说,能够还清债务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提积累存款。
综上所述,尽管中国经济取得了显著发展,但家庭财富分配并不均衡。高房价、低收入和过度消费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大多数家庭难以积累足够的财富。因此,在看待中国家庭财富状况时,不能仅仅依靠平均数等宏观数据,而要深入了解背后的结构性问题。
发布于:江西省国内正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